堡茶远在唐代已有生产,因产于六堡镇而得名,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。

据《中国名茶图谱》记录,唐宋之世,昭平五将万宝青茶,文竹象棋绿茶等,因其树生于高山石崖间,制造工艺精深,皆为茶中珍品。由此广为栽植,产茶场园和制造坊成批涌现,成品茶有粗茶、散茶、末茶和饼茶四大茶类,招引着四面八方的茶贩、茶商。

在南北朝时代的《桐君录》中曾有记述,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,称瓜芦木,非常苦涩,以叶制成屑末茶,喝了也会使人通夜不眠煮盐工人专门应用;五六世纪时,两广人民已有广泛饮茶的习惯;从陆羽《茶经》讲到的制法来断定,采下鲜叶先制成团状、饼状或方块状的紧压茶较为可能;宋朝实施“茶马交易”,用砖茶运往西北换马,当时湖南就有黑茶制作,黑茶压成砖,运往西北,其中的“茯砖茶”很象六堡茶的制法。从《桐君录》来看,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,由此可知,六堡茶的产制,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。

据《当代广西梧州地域》记录,梧州辖区内由北而南的桂江是当时水路交通的自动脉。桂江两岸,山水相连,沃土成片,山岚雾嶂,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。而且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,无须强调名山大川,只要得品种之优,环境之宜,培养之当,制造之精,便著名茶。六堡镇内的山脉虽然不是我国的名山大川,但其特有的地理气象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。

清代嘉庆年间(1796-1820),六堡茶就以其特别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,产品远销香港、澳门、日本及东南亚等地,是广西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香港茶庄常用大字标榜"正宗苍梧六堡茶"以广招来客。由于产量有限,很多人只闻其名而没能喝上六堡茶。在文革时代,大量广西苍梧六堡茶上献中央,就连毛泽东也很爱喝六堡茶,现在北京有很多人家里珍藏有20年以上的苍梧六堡茶。